
很多的时候,他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:朴素的衣着,普通的外表,不苟言笑,平静得你很容易将他忽略……
更多的时候,你会将他当作弱者而给予他同情:刚过不惑之年的他竟然是一个肾衰竭患者,做换肾手术已逾九年,每天都要服药,每月都要到医院接受检查,每年医药费开支庞大得惊人……
但是,和他一起工作的领导和老师尊他为楷模和标兵:无论在什么岗位上,他都是最让人放心的,也绝对是最优秀的;他所带班级的物理成绩从来都是最拔尖的;他总是急学校之所急,想他人之所想,总能让你在遇到困难、烦恼的时候最先想到他;他以勤奋的工作态度,敏锐的教育眼光,大胆的探索精神,赢得了所有同行的尊重和叹服……
与他朝夕相处的学生敬他为慈父,尊他为良师,视他为益友:课间休息的时候,他的办公室从来都是最热闹的,学生来问问题的、来找他谈心的、他喊学生来辅导的总是络绎不绝;因为他,很多原本更适合读文科的学生坚决要求读理科、学物理;因为他,很多学生毅然将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首选……
他就是这样一个人:他总是那样的淡定,那样的从容,那样的执着;越走近他,你会越被他吸引;越了解他,你会越尊重他、钦佩他……
他,就是湖北省“优秀青年教师”、武汉市优秀教师、武钢公司“新长征突击手”、武钢公司标兵、武钢教育处“优秀团员”、“教坛新秀”、“教育能手”、武钢四中物理高级教师周坚。
命运多舛,坦然面对
1988年,周坚老师以优异的成绩从武汉大学物理系毕业,本着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,他来到武钢四中,在这里一干就是十七年。
一走上工作岗位,周坚老师就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态度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。那时候,他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,开足马力不分昼夜的忘我的学习和工作。努力很快就有了回报,由于工作态度无可挑剔,工作成绩异常出色,他很快就从教师队伍中脱颖而出,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,被评为武钢教育处“教坛新秀”。1991年,他被任命为武钢四中团委书记;1995年,又被任命为学校的政教主任。
然而,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。玩命的工作过早地透支了他并不强壮的身体。1997年,就在周坚老师事业顺风满帆的时候,噩耗终于传来:周坚老师肾脏功能衰竭,必须立即进行换肾手术!这不啻于晴天霹雳。谁都知道,换肾意味着什么:巨额的费用;终生与医药为伍;随时会有生命危险……我们可以想象,这些对一个那么热爱生活、那么热爱事业、那么热爱工作的人来说,是一个多么沉重的打击!
就在人人为他扼腕叹息的时候,周坚老师却表现得异常镇定和从容。手术结束后,他不顾医生的建议和家人的反对,提前结束休养,坚决要求上班。学校领导非常爱护周坚,也非常了解周坚,知道他离不开工作,考虑再三,便安排他在学校做图书管理员。可周老师实在太热爱教育教学工作,实在太爱他的学生,做图书管理员仅半年,他就不停地向学校强烈要求回到教学岗位上去。他说:“只有面对学生,我才会快乐;只有站在讲台上,我才觉得踏实。”学校领导实在拗不过他,只好给他安排了一个班的课。于是,他又开始了新的征途。
坚定执着,情注讲坛
重新回到讲台上,重新回到学生中间,周坚老师非常珍惜这从死神手里夺回来的机会,立即焕发了全部的热情。领导担心他的健康,劝他悠着点;有人告诉他其实混一混就可以了,养好身体才是最重要的,不会有人真正去考核他……对于这些善意的劝告,周老师从来都是这样回答:“讲台是个神圣的地方,是承载着千万家庭希望和千万学生未来的地方,不是用来养病的,更不是用来混的。我会努力保重自己的身体,但同时我也一定要成为更好的老师。”他是这样说的,也的确是这样做的。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,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,不断摸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,很快就再次成为学校的业务标兵。
“轻负担、高效率”周坚老师在教学上的一大特色。他所带的班级,物理作业从来都是最少的,而且,很多同学的作业内容和作业要求都不尽相同;除了统一考试,他基本不用外来试卷进行直接考试;从不拖堂,不大范围的增加学习时间……可是,“轻负担”轻的只是学生的负担,他的负担可就重多了:作业量虽然不大,但非常讲究精,为了挑选出最适合的三两道题目,他可能要做几十道题目;每次测试,他使用的试卷常常揉合了上十套试卷的题目,有的还是自己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自编的;对每次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详细记载,发现问题就经常利用课间十分钟、中午午休时间,将个别学生叫到办公室对学生作业进行面批面改或个别辅导;他的测试记分册更是全校老师的典范,具体到每个学生、每道题、每个知识点,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,翻开记分册就一目了然……
教育上大胆探索,构建民主课堂是周坚老师在教学上的另一大特色。很多老师反映,学生一上了高中便在无形中拉开了和老师的距离,上课不回答问题,下课不提出问题,死气沉沉,但是,周坚老师是个特例。因为他深深地明白,学生上了高中以后,自我意识、心里防护意识进一步加强,教师在言行上稍有不当,就很容易挫伤他们的自尊。为了鼓励孩子们积极思索,大胆提问,周坚老师很少在公开场所批评学生,相反,他总是采取平等和蔼的方式与学生交谈,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,在有意无意间影响学生。据他教过的学生反映,即使学生的作业全都做错了,他们有时也能得到周老师一个“好”的评议,因为这个学生可能这一次按时交了作业,或者是这个学生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思路,或者是这个学生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,等等,总之,对学生的学习,周坚老师不是吹毛求疵,而是积极鼓励,让每一个人去发现自己的优点;为了鼓励学生提问,他鼓励学生对自己“吹毛求疵”。老师在课堂上无意识中犯一些错误在所难免,关键是老师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了。如果周坚老师哪节课犯了错误没有被学生指出,他会很伤心地告诉学生:“你们怎么不告诉我呢?”而当有哪一次被学生指出了,他便快活得像个孩子,不仅要口头表扬,还要物质奖励:给学生买一本书,在扉页上认认真真的写上“很高兴能见到你勤于思考,勇于质疑,让老师做了一回你的学生”之类的话。但是,我们也不能认为周坚老师只会当好好先生,教育没原则,如果你这样认为就大错特错了。周坚老师也有发脾气的时候,如果哪个学生犯了错误不承认,有意欺骗老师和同学,或者考试作弊,他也会生气。
正因为如此,他的学生对他是有爱又敬又畏;正因为如此,他的课堂才成为真正轻松、高效的课堂;正因为如此,他所教的物理学科才成为所有他的学生最爱的学科;也正因为如此,周坚老师的教学成绩才会如此优异:1999年-2002年,他在武钢四中担任次快班物理任课老师,在2002年的高考中,他班学生物理成绩几乎与重点中学班级平齐。近两年在我校担任英才班物理教师,每次市、处级调考,他们班学生在评比中都名列前茅。在2005的物理奥赛中,他所教的班级有19人获奖,其中省三等奖一人,市一等奖8人,市二等奖5人,市三等奖5人,大大领先于同类兄弟学校。
一如既往,爱生如子
如果说对学生无私的关爱是一把衡量教师品格的标尺,那么,周坚老师无疑是师德高尚的典范。
他充满同情心,极富责任感,急学生所急,想学生所想。他的学生徐向阳因为是农村户口,不能报考他理想学校,因此他离校出走了。周坚老师因为惦记着学生的安危,在没有公共汽车的情况下,下午上完课后骑自行车到新洲徐古镇找人,结果半路天黑,道路崎岖,颠簸难行,他被摔破衣裤,跌伤膝盖,尽管如此,让他宽慰的是在徐古镇他找回了自己的学生。
他并不富有,尤其是生病之后,做手术花了十几万元,最近九年多来,每月医药费高达六七百元,而他的月薪才一千多元,可以说是非常贫穷。但是,上班十七年来,只要碰到贫困生,周坚老师从来都是慷慨解囊,及其所能、倾其所有资助学生完成学业。
学生王卫华家庭非常贫困,一个四口之家,在检修公司上班的父亲病退在家;母亲是农业人口,长期失业;哥哥身患白血病,生命垂危。周坚老师知道情况后牵肠挂肚,他迅速组织募捐活动,带头捐款,先后为王卫华募集到一千多元,解决了王卫华家人生活的燃眉之急。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他还拜访检修公司领导,恳求公司领导伸出援助之手,他的爱生之举使每个知情者为之动容,在他的努力下,王卫华家庭问题便很快得到解决。不仅如此,他还主动承担了王卫华在校的所有生活费用,直至该生毕业。
说到周坚老师对学生的慷慨援助,我们不得不提及2002年毕业于武钢四中的陈亮同学。该生家住偏远,父亲下岗,在外打工,母亲长期生病,2002年,家庭经济状况及母亲病情的恶化,陈亮同学面临失学的威胁。尽管自己在做过肾移植手术后,也每月面临着巨大的医药开支,但是当周坚老师得知这一消息,迅速伸出了援助之手,他把陈亮同学接到自己家里住了三个多月,不仅负责照顾该生的生活起居,还负责功课辅导,使该生当年顺利考取了重点大学。
周坚老师从不标榜自己,所有他个人的事情,成绩也好,困难也罢,在他那里都不值一提;所有学校的事情、学生的事情,哪怕再小,在他那里都是最大的事情。他永远保持着那份淡定从容的微笑,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,那份淡定从容的背后,有着一种怎样让人感动的执着,那就是:对学生无比的真诚,对工作无比的热爱,对教育无比的忠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