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汉市钢城第四中学

学生天地学生作品

冬奥黑科技,一起向未来

发布时间:2023-01-03 10:25 栏目:学生作品 发布单位:武汉市钢城第四中学 点击量:635 【公开】



武汉市第九届中小学生科普征文活动二等奖

杨雨菡/高二年级  罗杰/指导老师  武汉市钢城第四中学

2021年9月17日,北京冬奥、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正式对外宣布——“一起向未来”。很多人认为这代表着追求团结、和平、进步、包容的目标,但却会忽略对科技的追求和关注。重温完整场北京冬奥会后,我受益匪浅,但也对很多现象感到疑惑。

为世界呈现一届精彩、非凡的奥运盛会离不开强大科技实力的支撑。北京冬奥公园举行的2022年冬奥火炬传递活动中,火炬在水下仍能久燃不灭,我不禁感到好奇。带着疑问,我查询相关资料:在众多国家重点研究所的支持与研发下,世界第一个水下传递火炬机器人被研发出来。科研团队集智攻关,突破了冰水跨介质高适应性运动控制,实现机器人水下高精度对接。

但到底是怎样的科技,才能使火种在水下不灭呢?火炬完全浸没于水下,既未达到其燃烧燃点,在水下更没有氧气,而奥运圣火竟未被水浇灭,真是太神奇了!仔细想想,水是一种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,那既然其中有氧,是否有可能让水也变为助燃剂呢?联想前不久所学的化学知识:活泼的金属可以在水中发生非常剧烈的反应,甚至还会发生爆炸……这也太危险了,研究出来的机器人可能也会受损。所以这个方案被科学家否决了。
   就在我准备放弃的时候,我在知乎搜索页面看到了一个词条——用航天“心”造奥运火。航天和奥运又有什么关系呢?我好奇地点开了搜索页面。真是不看不知道,一看吓一跳啊,这火炬真是“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”,科学家张波说,从技术原理和系统组成上看,水下火炬完全可以类比一个小型的气体燃料发动机,“飞扬”火炬采用清洁能源氢气作为燃料,火种被放置在一个“筒”状的“空腔”中,燃烧的火焰周围,包裹了一层“气膜”一样的气动防水罩,正是这两项设计保证了奥运圣火与水“隔绝”,使其顺利在水下燃烧。

水火可以相容?在当下,科技不断融入人类社会,许多荒谬的说法正逐步成为现实。在火炬顺利传递的背后,我们看到的是科技冬奥的呈现,北京的冬奥盛会虽然落幕,圣火虽已熄灭,但圣火仍会重新燃起,由科技之火点燃,由不灭的真理之火点燃。

有网友认为,冰墩墩成为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,代表着中国精神,但也有网友认为这毫无创意。在我看来,这个以熊猫为原型设计创作、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的吉祥物,身披冰铠甲,不仅可以转化成各种运动器材,更是象征着科技和未来。早在2019年,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,举办北京冬奥会、冬残奥会“要突出科技、智慧、绿色、节俭特色”。从排放量趋近于零的速滑“冰丝带”到风驰电掣的高速摄像机“猎豹”,中国借着北京冬奥、冬残奥会的大舞台,使中国科技一步步展现在世人面前。这些在赛事上崭露头角的新兴应用经过推广和考验,一起向未来,运用到虚拟现实、数字孪生、智慧医疗、智慧交通、智慧城市等众多民生领域,最终惠及百姓生活和行业发展,“水火”便终将相容,不断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光添彩。

QQ图片20230103102238.png


评论

还能输入140

用户评论

1963-2018    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132号   鄂ICP备13001992号-14
主办:武汉市教育局     校园开放平台
学校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大道1288号     联系邮箱:whgcszwx@163.com
12420107931238850H